【醫療技術】肝膽胰脾血管外科成功開展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醫療技術
近日,巴中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先天性膽管擴張癥(IVa型)及膽總管下端腺癌患者完成了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HPD)。該手術因技術要求高,難度大,風險高,為腹部外科重大疑難手術,國內外報道較為少見,該手術成功開展開創了巴中市肝膽外科的又一個新領域,填補了空白,標志著我院肝膽胰脾血管外科的診治水平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病例資料
患者為58歲女性,因“上腹部不適伴皮膚鞏膜黃染10+天”入院。腹部CT及MRI檢查示:膽囊增大,肝內外膽管及膽總管管腔擴張,膽總管胰腺段膽管突然變細呈“鳥嘴”征象?;颊吒蝺韧饽懝軘U張,考慮先天性膽管擴張癥,出現梗阻性黃疸,考慮下段膽道癌變所致,入院后行十二指腸鏡檢查,活檢發現非典型細胞呈乳頭狀排列,遂行CT引導下PTCD減黃治療,并經PTCD管行膽道造影,明確診斷為先天性膽管擴張癥(IVa型)及膽總管下端梗阻。該患者病變位于膽總管下段及左肝內,要徹底治療疾病,只能行左半肝切除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但該手術因技術要求高,難度大,風險高,為腹部外科最大最疑難手術,目前我院尚未開展過,國內能開展的地市級醫院也不多,實施這種手術意味著要進行肝臟、胰腺、膽道、胃、十二指腸等多臟器切除,需完成胰腸、高位膽腸、胃腸等多臟器吻合重建,同時需進行肝總動脈、門靜脈、胰頭后方等血管骨骼化合并淋巴結清掃,稍有不慎,術中出血嚴重會危及患者生命,術后也極易出現吻合口漏,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致死性嚴重并發癥,國內外相關學者為降低手術并發癥,有進行一期手術切除并重建膽腸和胃腸吻合,暫不行胰腸吻合一期重建,術后3月再二次手術重建胰腸吻合,但患者生活質量較差且醫療費用較高。面對這種挑戰,在張志勇主任的帶領下,經肝膽胰脾血管外科全科討論后認為目前科室已熟練掌握肝膽胰手術相關技術,科室已常規開展肝切除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完全能夠安全實施手術,并制定了精準的手術方式,上報院領導及醫務主管部門后同意開展手術,經王萬里副主任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取得理解和共識后決定迎難而上,為患者徹底解除病痛,并盡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手術一期完成所有消化道重建。經減黃、保肝治療及完善相關術前準備,精準的計算殘肝體積及評估殘肝功能后,于2022年5月9日,在張志勇主任的指導下及麻醉手術部的密切配合下,王萬里副主任帶領醫療組按預定計劃首先切除胰十二指腸,后切除左半肝及左尾葉,完整切除病變(切除范圍包括左半肝、左尾葉、遠端胃、胰頭、全部十二指腸、空腸上段、膽囊、膽總管下段及局部淋巴結);隨后行胰管空腸吻合右肝管修補成形高位空腸吻合及胃腸吻合完成所有消化道重建,手術時長7小時,出血不到100ml,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即刻麻醉蘇醒后安返病房。術后啟動ERAS,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現患者恢復順利,無并發癥發生,術后病檢證實:膽總管胰腺段浸潤性中分化腺癌,左肝管囊狀擴張癥,清掃淋巴結及右肝管切緣無癌轉移及殘留,已達R0切除?;颊咭延?022年05月20日順利出院。
非醫學背景人士謹慎左滑
健康科普
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是一種伴有膽汁淤積的外科膽道疾病。1723年Vater報告了首例膽總管囊腫,此后被相繼報告。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癥可發生于除膽囊外的肝內,外膽管的任何部位。Caroli于1958年詳細描述了肝內膽管的囊狀改變。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腹痛、黃疸和腹部包塊,部分患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部分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未得到及時診療,后期會發生膽管癌變,膽道惡性腫瘤術后腫瘤復發率高,生存率低,是醫學攻克難題之一。對于部分膽道惡性腫瘤而言,單一的器官切除或連同毗鄰肝臟切除往往無法完全切除,更難達到R0切除,而R0切除可以明顯改善這類患者的預后。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可以達到較高的R0切除率,可以有效地改善預后,但因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創傷極大、術后并發癥多、手術難度大、操作技術要求高、術后死亡率高,目前僅在我國少部分??浦行妮^廣泛的開展。此次肝膽胰脾血管外科成功開展肝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標志著我院肝膽胰脾血管外科對膽道腫瘤的診治技術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也標志肝膽胰脾血管外科在復雜膽道外科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專家介紹
來源|肝膽胰脾血管外科
核稿|宣傳科審核|黃聯學
掃碼關注預約掛號、健康科普
掃碼關注預約掛號、健康科普
微信服務號
官方抖音號
微信訂閱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